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 正文

在得失之间改进教学_报道

2023-07-05 19:48:40来源:中国教师报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感情真挚深沉、语言平实的回忆性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广阔的社会背景追述一位平凡母亲的事迹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在简明平实的语言叙述中,作者流露出思念母亲的真挚感情。


(相关资料图)

确定本节课的语文教学内容是我在教学设计时一个重点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学内容可以分为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思维方法、语文技能;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的熏陶,多元文化的体认包容,一般性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节课中,感受母亲的平凡伟大和体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品析本文平白如话的语言,学文识类,文体小结以及比较阅读类文这一作业设置均属于本体性教学内容。

确定完教学内容后,确定本课的核心教学内容是我觉得最难的地方。我很担心教学环节呈现平面铺开的状态,缺少纵深的挖掘。语文课的核心教学内容应是语文学科的本体性教学内容。最后,我选择将品析本文平白如话的语言当作本文的核心教学内容。而通过品析本文平白如话的语言,从而体悟其中包含的深情是我本节课想达到的核心教学目标。所以,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三个教学目标进行:通过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感受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品析文章平实如话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理解母亲对“我”精神品格形成的重要影响,获得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本堂课的教学一共设置了五个环节:导入;析背景,识人物;品语言,悟深情;作业布置;学文识类,文体小结。

在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实施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较认真地解读了文本。本节课,首先我带着学生通过抓典型事例感悟母亲的优秀品格,即将母亲的行为放在不同背景中去更深入理解母亲的平凡与伟大。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母亲平凡的“贤母”身份是比较容易的,但学生理解模糊的地方应该是母亲的伟大之处,所以我带着学生从家庭小背景、社会大背景两个角度解读了母亲的高贵品质。其次,通过补充关于作者的材料,让学生理解母亲对“我”的影响。最后,我带着学生品味本文平实如话却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一方面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平实之美,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散文中的真人、真事、真情才是文章最打动人心的力量。

二是教学板块较清晰。板块之间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布置了课前预习:梳理文本教学和母亲的思想品格。又通过背景分析,使学生对母亲形象有更深入的解读。接着,在体会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后,学生对朱德有了品德和性格的认识,再借助助读资料解读本文的语言风格。当我设定品析本文平白如话的语言为本节课的核心教学内容后,就将品析写作对象的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情这两项内容作为对核心教学内容起辅助作用的辅助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受写作对象、作者本人经历和性格、背景等方面影响。

本堂课也有一些遗憾之处:

一是核心教学内容纵深挖掘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需要有纵向运动。首先是提炼,本节课缺少对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方法的发现与探究。其次是对概括性规律、方法的具体运用。在“品语言,悟深情”这个环节,教师带着学生反复读,反复品味文中的字词,但在最后缺少方法的提炼:品味文中的字词,哪些字词需要重点品、怎么品没有明确指导。在品味语言风格这一环节,没有体现学生能力的提升,规律方法的具体运用没有落实到位。如果在最后加入语言风格片段写作,让学生尝试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来写一段关于母亲的文字,写作时注意不同写作对象、不同背景、不同作者性格经历等,对语言风格的影响可能会更有效果。

二是学文识类,文体小结这一环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质朴、寓深意于平淡的文章的长处,但回忆性散文怎么去体会其真实性、怎么写出真实性,还总结提炼不到位。

本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而在前期教学设计、中间教学实施所作出的思考、后期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虽然很累,却也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系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俊发城中学)

标签: